找到相关内容13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2)

    有数量上的不同),是否在轻戒(遮戒)上有所不同,还是在于其所依据的教法义理上不同?则需进一步的理解。   (二)戒本中的菩萨戒概念:   此即指《瑜伽师地论》及《善戒经》、《地持经》一系而言。(以上三...必然可衍为大乘,则大乘戒是否将失其意义?在此一问题的诠解上,本文认为宗喀巴提出他独特的解法,可做为当代进一步发展菩萨戒学的契机。   (6)以十戒为总相/以遮戒为别相:无论诸佛是否出世,十戒皆为共法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860061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佛的次第

    3.性戒和遮戒:佛陀针对本质上是罪恶的行为所立的戒,称为性戒;如果本质并非是罪恶的,然而容易产生讥嫌,或诱发其他本质上是罪恶的行为,则称为遮戒。例如: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等行为,无论佛教是否制戒,国家是否订法,本质上为天理所不容,是社会所公认的罪行,佛陀为之制戒,属于性戒;饮酒本身不是罪恶,但是,饮酒容易令人失去理智,转而犯下杀、盗、淫、妄等恶行,佛陀为之制戒,属于遮戒。从性、遮这两种戒,可以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069465.html
  • 概述戒律

    菩萨戒,或犯重罪,如能作取相忏,罪可悔除。但忏悔除罪,只是除的犯戒罪,性罪并不能除去。五戒之中,杀、盗、邪淫、妄语四戒,均有可悔与不可悔罪;饮酒一戒,虽犯均为可悔。因此,五戒的前四戒为性戒,饮酒戒为遮戒。性戒是佛法与世法中皆所不许者,遮戒是佛陀制定为弟子遮止防犯性戒于未然的,所以唯有受了五戒的人不得犯。现将五戒的持犯,叙列如下。  杀生戒杀戒以杀人为重,杀旁生异类为轻。杀人以具足五个条件,成不可悔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3341162.html
  • ‘大智度论’中的十善道

    逐出僧团;但从业道的观点来看,杀生是性罪,三恶道果报不免。反之,出家众有些生活规定的遮戒,与善恶业报无关,只要如法忏悔便得清净,不会受后世果报的。所以,从“道德规范”、“因果业报”的观点来看,十善道...道德规范,但有的是生活规定等遮戒,只要如法忏悔,不一定会受后世果报。  6. 声闻戒重在身口,而菩萨戒除身口外,更重视意业的清净,而十善道中含有“不贪、不嗔、正见”等三种意清净,以之作为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545847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弥勒净土思想简说—《慈宗三要》大意(上)

    调彼伏彼……。”  (二)障持戒度戒  关于持戒度的也有七戒,略说如次:  此七戒中,就别解脱戒中的遮戒内容方面有一条(即第八戒),其中分二:   1?菩萨于所受七众别解脱戒的遮戒亦应守护,故与声闻共学戒制订:“若诸菩萨……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奈耶(戒)中,将护他故建立遮罪,制诸声闻令不造作……于中菩萨与诸声闻应当等学,无有差别。……”   2?为利他故,于声闻中为求自利而少欲知足的某些遮戒不应平等学习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3048679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中的十善道

    夷,是要逐出僧团的;若比丘故意杀畜生,从比丘戒来说属波逸提,可以通忏悔,不必逐出僧团;但从业道的观点来看,杀生是性罪,三恶道果报不免。反之,出家众有些生活规定的遮戒,与善恶业报无关,只要如法忏悔便得...,有的是与性罪有关的道德规范,但有的是生活规定等遮戒,只要如法忏悔,不一定会受后世果报。   声闻戒重在身口,而菩萨戒除身口外,更重视意业的清净,而十善道中含有“不贪、不嗔、正见”等三种意清净,以之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251776.html
  • 关于戒律

    前四戒为性戒,饮酒戒为遮戒。性戒是佛法与世法中皆所不许者,遮戒是佛陀制定为弟子遮止防犯性戒于未然的,所以唯有受了五戒的人不得犯。现将五戒的持犯,叙列如下。   杀生戒杀戒以杀人为重,杀旁生异类为轻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4256130.html
  • 佛教戒律概述

    ,虽犯均为可悔。因此,五戒的前四戒为性戒,饮酒戒为遮戒。性戒是佛法与世法中皆所不许者,遮戒是佛陀制定为弟子遮止防犯性戒于未然的,所以唯有受了五戒的人不得犯。现将五戒的持犯,叙列如下。   1、杀生戒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2757844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学:第四节从西方伦理学看佛教规范

    的诫条根源于“神意”,是“上帝的规范”,而佛教的规范实实在在的就是西方伦理学上所称的“道德”。更有意思的是,佛教戒律自身即分为“性戒”与“遮戒”,前者就是世俗的道德,而后者只是为了修道而设的“团体规范... (27)元照《行宗记》云:“性戒,障三途苦,近获人天,故云舍罪求福。遮戒不专福善,远慕寂灭,故云舍福求道”,在家人受的五戒、八戒,多为性戒,故为“求福”性质。“全集”五册,169页。 (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782146.html
  • 皈依三宝的意义

    就是本体是违理的,不仅戒律所不容许,和社会道德也是相违背的。而不饮酒是属于遮戒,为什么佛陀要制定这一条戒律呢?因为一个人饮酒后,会在失去理智的状态下犯戒。佛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:有位持戒严谨的优婆塞,某次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皈依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0111577580.html